故事1:翻越夹金山
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大菩萨主峰海拔4260多米,终年积雪,气候恶劣。
当地有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猿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6月12日至18日,身穿单衣的中央红军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寒冷透骨的雪雾,向雪山进发。越往山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不少红军战士,包括毛主席的警卫班长、军需处长都牺牲在过雪山的道路上。
倒下的是躯体,不倒的是旗帜,红军战士顶着饥饿和寒冷的侵袭,冒着冰雹和风雪的打击,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以敢把雪山踩脚下的英雄气概,征服了夹金山,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联欢会上,红军战士欢呼跳跃,紧紧拥抱在一起。
越是艰险越向前。红军翻越夹金山,铸就起一座不胜不休、勇往直前的历史丰碑。
故事2:两河口会议
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认为两个方面军的会合,为开创红军和革命发展的新局面,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张国焘却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同党中央存在分歧。
此时,北上还是南下,党内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为了统一战略方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会议,讨论了战略方针、战略行动和战争指挥等问题,明确了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到全中国的胜利。
两河口会议,是达维会师后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促成了红军北上抗日这一重大战略方针的实现。
故事3:艰辛过草地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严峻、最艰难、牺牲最大的征程。
茫茫草地,风雪如刀,沼泽遍布,鸟兽绝踪,人烟荒芜。
1935年8月,正值雨季,红军分左右两路进入草地,饥寒、疲劳、疾病成为最大的敌人。饥饿不知击倒了多少红军战士,吃完野菜吃树皮,吃完草根吃皮带,后来甚至连这些也没有了;泥潭不知吞噬了多少血肉之躯,每一顶漂浮在草原上的红军帽下,都有一位牺牲的红军战士;严寒不知夺去了多少年轻生命,班佑河边,七八百战士一夜之间冻成了冰凿雪塑的群雕,烈士的遗体成为部队前进的路标。
这片满是荆棘泥泞、生死莫测的大草原,同时留下了尝草试毒、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
是什么让红军奇迹般地走出了草地?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团结的力量。红军向着太阳、向着胜利继续前进!
故事4:巴西会议
巴西会议是红军长征离开四川最后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
刚刚走出草地的这支“疲惫之师”,于8月29日发起包座战斗,围点打援,激战三天,歼灭胡宗南部4000余人,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粉碎了蒋介石把红军围困并消灭在草地的企图。
为了使党和红军摆脱政治困境,实现战略思想转变,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日至9日,在巴西召开会议,解决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问题,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坚定北上。
北上、北上,中央红军一路向北,攻克腊子口,占领哈达铺,翻越六盘山,抵达吴起镇,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至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先期结束了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克服艰难险阻,顺利到达甘肃会宁和将台堡,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最终胜利。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是长征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当天,于3月底最新获评的30名四川省金牌和优秀红色讲解员一同上台,齐声庄严承诺:我们要当好红色讲解员,誓做革命接班人,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高扬伟大旗帜,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