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藩王是指皇亲国戚中拥有一定地位和领地的王公。他们的称呼顺序通常是:亲王(如皇子)、郡王、国公、辅国公、岳王、邦王、府王、州王、固山王、鄂尔多斯王、卫藏王、晋王、越王等等。
其中,亲王是最高贵的头衔,掌握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权力。但是,不同的藩王在称呼时也有一定的细微差别,例如在面见皇帝时,亲王称呼为“孝亲王”或“嫡亲王”,而郡王则称呼为“府君”。这些称呼规定旨在尊重和区分彼此的地位和权力,体现出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