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 ,而在学校里,班级又是学生生活的最直接和微观的环境。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和生活,受集体纪律的约束。班级的活动和气氛对学生的行为、认知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当学生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媒介,甚至超过家庭。在班级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师通过各种教育和管理手段以及自己的榜样两种途径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学生的兴趣 、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甚至人生理想和职业选择。学生年级越低,教师的影响越大。
班级中的同学关系也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同一班学生的身心发展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学生是在独立和平等的基础上交往的,经常出现彼此要求和感情上的不一致,因此产生对立和冲突。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争辩和妥协等人际交往技能,而且逐渐认识和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感情和意志,学会独立、竞争和合作,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
学生在班级群体生活中还会认识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社会价值,认识社会制度的意义,学会遵从规范。因此,班级内的秩序、人与人的关系是儿童对社会的最初概念,影响他们以后对社会的适应。
(2)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形成阶段,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自己: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二是通过与他人比较,作出判断。班级为这两种认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社会权威”,是最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镜子”。教师的批评表扬、师生关系都对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最接近,最有可比性,因此,班级群体为学生提供了最全面的信息。个体学生在与同班同学的比较中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评价。
(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班级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正处于感情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学生对班级或教师的接近情感是积极学习情感的基础。因此,班级人际关系、班级舆论气氛和师生关系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