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鹧鸪天苏轼的介绍
时间:2025-04-14 01:40:26
答案

《鹧鸪天》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全词多种手法综合运用,写景、状人、叙事、抒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通过写景、状人,抒情言志,表达了作者虽处逆境,却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平顶山市郏县)。他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他的文学创作代表了北宋时期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画则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丰富,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这首《鹧鸪天》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词的上片写景,写词人近处居所之景,远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高山耸立,近有翠竹丛生,竹林边有屋舍,有池塘,有衰草,有鸣蝉,还有不时飞过的白色小鸟和散发着幽香的红色荷花,好一派山间清新景象。下片写词人拄杖徘徊于乡村野外,有古城墙近旁,有夕阳西下,有微雨后的清爽和凉意,还有词人不辍的劳作和游赏。全词写景细致,刻画生动,抒情自然,韵味深长,表现了词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总的来说,苏轼的《鹧鸪天》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词作,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推荐
Copyright © 2025 爱莎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