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出现微塑料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食物链传递:微塑料被水生生物摄取后,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类。例如,扇贝等低营养级水生生物可能会摄入微塑料,并最终通过食用这些生物进入人体[2]。
直接摄入:人类可以通过直接摄入含有微塑料的食物、饮料或空气中的微塑料颗粒。这包括但不限于外卖包装、日用品(如牙膏、洗面奶)、海产品消费等[4][6][13]。
环境暴露: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空气、水体等,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微塑料颗粒。研究表明,普通人每周仅通过饮用瓶装水或水龙头就能消耗多达1769粒塑料[13]。
特定产品:某些特定的产品,如牙膏、唇膏和纹身墨水等,也可能含有微塑料成分,从而成为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途径之一[5]。
衣物摩擦或地毯上的微纤维:衣物摩擦或走在地毯上时,可能会释放出微纤维进而形成微塑料,这也是人体内微塑料的一个来源[21]。